方金全网营销讲课有没有用
文章出处:武汉佰利云 │ 发布时间:2025-08-04
全网营销不是把广告撒到每一个角落,而是让信息在流动中自己长出脚,自己找到最饥渴的眼睛。过去十年,流量像黄河改道,从搜索到社交,从电商到短视频,每一次改道都淹死一批旧船,也冲出新绿洲。绿洲的根系不是预算,是“可被算法识别的情绪”。算法看不见产品,只看得见点赞、停留、完播、跳转、复购,这些动作像一串密码,告诉机器“这条内容值得更多人看见”。于是营销的第一件事不再是写文案,而是设计“能让机器兴奋的人类反应”。让机器兴奋的第一步是“埋梗”。梗不是笑话,是“可参与的结构”。一个母婴品牌在小红书发笔记,标题只有七个字:“求骂醒,我这样带娃是不是错了?”正文贴出一张婴儿趴在爸爸胸口午睡的照片,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:一派骂“窒息风险”,一派赞“亲密育儿”。品牌没说一句产品好,但置顶评论默默挂出婴儿监护枕的链接,销量三天翻十倍。梗的精髓是“留白”,留白让人忍不住填空,填空就是参与,参与就是流量。
留白的危险是失控。一条抖音视频里,女孩用洗衣机洗毛绒玩具,配文“男朋友送的第一个礼物,脏了也不敢手洗”。本意是卖玩具清洁剂,结果热评第一是“分了吧,这种男的留着过年?”品牌方连夜加班,把原视频剪成“如何拯救被男友气哭的毛绒玩具”,新视频挂的是“治愈系香氛洗衣液”。失控不是灾难,是二次创作的原材料,只要品牌跑得比吐槽快,就能把翻车变成翻车鱼——外表丑陋,肉质鲜美。
跑得快的秘诀是“数据中台”,但中台不是服务器,是“翻译官”。前端是碎片化的情绪,后端是标准化的SKU,翻译官负责把“我想被理解”翻译成“你需要购买”。翻译需要词典,词典是标签。一个标签颗粒度可以细到“25岁一线城市独居女性,凌晨两点刷手机,收藏过猫meme,购物车里有褪黑素”,也可以粗到“小镇青年,想要过得比邻居好”。颗粒度越细,越容易被算法识别,但也越容易让内容失去人性。最好的颗粒度是“模糊得刚好让千人千面”。千人千面需要“内容工厂”,但工厂不是流水线,是“乐高积木”。积木块是场景、人设、痛点、爽点、金句、反转,每一块都能拼成不同故事。一个护肤品牌把产品成分拆成积木:烟酰胺是“提亮”,玻尿酸是“嘭弹”,积雪草是“修护”。同样的积木,在知乎拼成“成分党理性分析”,在抖音拼成“敏感肌急救vlog”,在B站拼成“实验室暴力测评”。拼得越熟练,越能在不同平台复用同一套资产,像水银泻地,无孔不入。
无孔不入的反面是“审美疲劳”。疲劳的解药是“反格式”。当所有美妆博主都在“沉浸式卸妆”,突然出现一个光头大叔用卸妆油擦不锈钢锅,弹幕飘过“居然比我脸还亮”。反格式的本质是“打破预期”,但打破后必须“迅速缝合”,否则观众会流失。缝合的方式是“回到母体”——锅再亮,结尾也要回到“卸妆油温和到可以洗锅,当然可以洗脸”。母体是安全感,反格式是惊喜,二者像风筝与线,缺一不可。
风筝飞得越高,线越容易被割断。割断线的不是竞争对手,是“平台算法升级”。去年小红书严打软广,笔记限流,品牌方连夜把文案改成“真心吐槽”,把链接藏进评论区“彩蛋”。平台升级像季节更替,营销必须学会“候鸟迁徙”。迁徙不是逃跑,是“提前布局下一个温床”。当抖音开始内测“图文”,第一批入驻的不是MCN,而是被小红书限流的护肤品牌。迁徙需要“跨平台资产包”——同一组照片,横版做抖音图文,竖版做小红书封面,加个字幕就能发快手。资产包像空投补给,让品牌在任何平台都能快速扎营。扎营后必须“筑墙”,墙不是预算,是“私域”。私域不是微信群,是“可被反复触达的记忆”。一个咖啡品牌每天在小红书发“今日咖啡冷知识”,三个月后网友开始主动打卡“蹲冷知识”。记忆一旦形成,品牌就拥有“零成本召回权”。召回需要“记忆锚点”,锚点可以是气味、声音、颜色,甚至一个错别字。某奶茶品牌故意把“杨枝甘露”写成“杨枝甘鹿”,网友纠错越激烈,记忆越深刻,后来推出“甘鹿杯”限定款,首发十万杯两小时售罄。错别字是钩子,钩住的是大脑的纠错本能。
钩子需要“持续投喂”,投喂不是刷屏,是“节奏”。节奏像心跳,太快会猝死,太慢会停跳。一个宠物食品品牌把全年节奏拆成“四轻四重”:轻的是日常云吸猫,重的是新品发布、换粮季、流浪猫救助、年度账单。轻内容养情绪,重内容促转化,二者像呼吸,一呼一吸才能活着。节奏的底层是“数据反馈环”——每次重内容发布后,监测搜索量、加购率、站外讨论度,再把数据喂给下一轮轻内容,像调音师拧动旋钮,直到找到共振频率。共振的极致是“集体创作”。当一个梗从品牌嘴里说出来是广告,从网友嘴里说出来就是文化。一个运动鞋品牌发起“鞋底沾过什么”话题,网友晒出沾过狗屎、婚纱裙摆、火星模拟土的鞋底,品牌悄悄把其中一张“沾过初恋眼泪的鞋底”做成海报,配文“原来眼泪真的可以留下痕迹”。网友惊呼“官方偷梗”,品牌回复“明明是你们发明的”。集体创作像滚雪球,品牌只需要提供最初那团雪,剩下交给重力。重力是人性,人性永远渴望被看见。被看见的最后一公里是“交易闭环”,闭环不是支付页,是“情绪兑现”。